今天不出教程了,跟大家探讨一下非主流中最受欢迎的LOMO风吧!
lomo风不知道已经在网上流行多久了。自己也处理了不少lomo风的图片。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lomo风的ps处理心得。
要懂得如何将普通数码相片处理成lomo风照片首先就要了解数码叫做lomo风。
lomo的原意本来是即兴的记录和个人的经验,代表着一种即兴的创作和追求自由的开放的美学。上个世纪50年代在圣彼得堡一个专门生产军事光学镜片的工厂生产了一款LOMO LC-A35毫米自动曝光旁轴相机。这种相机没有光圈,只有简单的b门,而且成像质量不高,照片暗角比较大。 由于该相机对于红、蓝、黄感光特别敏锐,所以用正片冲出的相片色泽异常鲜艳。lomo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往往给人艳丽、快乐、蒙胧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lomo的简单介绍,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总结出lomo风照片的几个特性,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处理lomo相片的一个基本思路
        首先lomo相机具有对青品黄三色高感光的特性,这会导致画面中这三种颜色的像素增多,同时高感光性也会让我们的图片看上去色彩饱和度和明度都比较高,往往会有大量的偏粉的纯色出现。因此我们拿到一张图片往往都会首先对他进行较色,第一、在绿色中提亮黄色,红色偏品红处理,蓝色偏粉处理。将画面整体提纯,暗部做稍微的提亮。
        其次lomo的景深并非想我们正常图片的景深一样靠色彩饱和度、光影关系、和透视变化等来表现的,lomo表现景深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焦。lomo相机是不需要手动对焦的,他不会想普通相机那样可以调出细腻的焦距,但正应如此,他天生就具有大焦距差的特点。那么他是如何来表现画面纵身的呢?朦胧!没错,就是朦胧模糊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在看lomo风图片时会发现的一个特点,相对单反相机而言。lomo风照片画面中基本上只有两个深度层次,主体和背景,你很难看准中间的过度,主体往往都比较清晰而背景呢往往都有比较大的模糊,甚至很多以人为主体自然环境为背景的图片中我们看到的背景往往都是小块的光斑,背景的造型几乎都丢失了,因此我们在处理这类图片的时候就需要选出背景制作模糊光斑的效果。
        有了以上两个处理之后图片基本上从色彩上已经很接近LOMO的艳丽、朦胧、快乐的感觉了,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LOMO的另一个特点——暗角较大。前面我们说过LOMO的照片画面色彩艳丽,但是层次不鲜明,整体都是蒙蒙的感觉,因此照片整体看上去显得比较平面,往往主体突出得不够,为了突出主体我们就必须给画面做一个暗角。顺便提一下,用蒙版制作暗角效果会比直接笔刷刷黑效果好很多。
       以上就是个人对LOMO处理的一些心得,纯属个人见解,不知道对大家是否会有帮助,也希望能和大家做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