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其以后慢慢的以中式风格来创作的漫画师们越来越多了,取两个我最喜欢的插画师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

伊吹五月作品: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郭竞雄作品: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这是小晔最喜欢的帝释天,没有之一。

 

 

以及还有下面这位来搞笑的不知名的漫画师

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

五、结语

 

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到这里,小晔该写结语了。可是,如同我前面提到的,要讲孙郡的摄影就必须要提到工笔画,要讲工笔画就必须要讲到中华的文化,而要讲中华的文化就必须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是从春秋战国的古战场来?

是从唐宋光风雯月的诗词中来?

还是从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中来?

是,却也不全是;

我们还是从百年前的那场浩劫里来;

 

八十年前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文物,一群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放下身段,顶着敌人的轰炸,用手抬着用肩扛着,把一箱箱故宫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十大传世名画)从东面的平原运到了西面的高山盆地之中;

五十年前这些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文化差点又被葬送。

三十年前日本漫画与西式绘画侵入中华大地,中式绘画技法几乎失去市场;

二十年前喜爱中华文化的莘莘学子前赴后继的投入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之中。

2015年我们终于迎来了卖出了九亿天量票房的《大圣归来》以及以《琅琊榜》《芈月传》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电视剧的收视翻红。

 

如果没有八十年前的那场西迁运动,小晔今天就没可能调侃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APP;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漫画人的努力坚持寻找中式绘画的方向,我们今天就没可能看到《大圣归来》;

如果没有摄影人对传统永不止步的追求、继承和创新,我们也没可能看到孙郡的中式摄影 ,以及今天这篇于万千海洋中的一瓢弱水。

 

高胖子曾说“除了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我想说,正是我们华夏万万人在百余年中持之以恒的蝇营狗苟,方才造就了今天浩浩荡荡的诗和远方。

 

所以,我应是心怀感恩的看到我们曾经的文化瑰宝以不同的面貌回到了我们的身旁。于此我别无它话,便以一段同人漫画中的话语结束这一次的分享“你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拔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耀君,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好了,小晔闲聊到此结束,下面开始正式的分享!